上一篇博文通告了《太子党关系网络》的更新。之后俺发现还是有不少漏网的权贵,又用了好几天收集整理(都已经提交到 GitHub 上了)。
关于这项工作,希望有更多热心人参与。
★引子
话说前不久有个电影叫《厉害了,我的国》,大伙儿应该都听说了吧。视频俺没看过(老读者应该知道,俺很少看视频),据说很煽情,搞得很多小粉红很 high。咱们天朝的小粉红,总是自诩很“爱国”,但是他们所谓的“爱国”通常是建立在【意淫】之上的,以此来获得某种廉价的快感。
真正的爱国,应该正视自己国家的缺点,并想着如何改正。
今天这篇,俺要给小粉红们泼点冷水,让他们看看——咱们天朝是不是真的很牛逼?
★“专利数量”能说明问题吗?
今年(2018)3月份看到一则新闻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去年超过日本成为提交国际专利申请第二大国,并有望三年内超过美国,成为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第一大国。
......
报告说,中国是去年唯一的专利申请数量两位数增长的国家,若按这样的增长趋势继续下去,在三年之内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第一大国。
......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去年在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排在前10名的企业中,中国的华为和中兴两家通信设备企业为的榜单前两名。
可以想象,很多小粉红看了这个新闻,又要开始 YY 了。那么,这个专利申请数量,真的能说明问题吗?下面俺给出另一篇文章(链接,网页存档),专门分析天朝的专利数量。这篇文章很长,俺只列出其中的小标题。看完下面这些,你就明白所谓的“专利数全球第二”是怎么一回事。
1、中国专利井喷完全是国家量化,专利申请量成为政绩考核重要指标,地方政府硬性摊派层层下达,浙江省就提出至2015年,专利申请量实现翻番
2、2012年,中国有效专利中【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只占 15.7%,基于专利数据的“2012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更无一中国企业
3、占中国国内有效专利总量一半的【实用新型专利】,实质上只是小发明。这种专利类型在美国不被认可,在日本也基本处于“退役”状态
4、中国专利市场价值低。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只占 4.8%,专利产业化率更是仅为 5% 左右,远低于美国的 80%
5、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专利指标,为获得税收优惠制造【垃圾专利】来滥竽充数。截止2011年,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专利申请中 65% 为【低质量专利】
6、中国专利制度阻碍了国外先进专利进入。比如:2006年,由海尔、帅康提出只反映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防电墙专利成为国标,对阿里斯顿等外企造成极大打击。
★“论文数量”能说明问题吗?
同样是在今年年初,还有另一个新闻。俺摘录如下:
美国国家学术状况报告得出结论认为,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仅还勉强领先世界,而一个新的学术科技大国正在迅速赶超。如同前一个新闻那样,很多小粉红又要激动不已了。论文数世界第一,真的意义重大吗?下面俺找来知名海龟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进行点评。以下是他的原话:(链接在“这里”)
......
在报告所提及的大量统计当中,中国在科研成果方面的赶超对美国学术界而言意义最为重大。2016年中国发表的被爱思唯尔—斯科普斯数据库编入索引的学术论文有42.6万份,这大约相当于国际总数量的18.6%。美国第一次以40.9万份的发表论文量名列第二位。
施一公称,在各个单位,不论是晋升还是考量绩效,都会把专利、发表文章、文章的引用数和文章所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作为标准,而且这一风气愈演愈烈。
“但这几个核心的科技评价指标——文章数量、论文引用率、杂志的影响因子——都可以人为地提高。我想大家知道我这句话的意思。”
他表示,各个学校、单位都办了杂志,想要提高影响因子,互相引用就可以,引用多了,‘影响因子’自然也就高了。“中国这样的国家,想要把这3个指标做上去,我认为是易如反掌。”
在他看来,论文不足以说明科技实力,美国没有这样的评价方式,科技实力却依然领先。“因此,【论文和科技实力是两回事】,大家千万要分开。”
不过他也承认,数字指标在各个单位都很重要,影响到评奖、评优、评先:“这是矛盾的两方面,一方面如果没有这些标准,如何反映科研的质量,但有了这些标准,大家拼命‘做’这个数字怎么办?”
“有些文章,通俗点叫‘垃圾文章’,就是纯粹为了发文而发文,这种情况太多了。”
★还有很多指标,也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钢产量
前面聊了两个指标(专利数、论文数),都虚的。除了这俩,还有很多指标也都是务虚滴。
比如当年毛腊肉掌权的时候,曾经提出一个【以钢为纲】的政策,并且号称要在多少年之内实现“超英赶美”(全国大炼钢铁就是这么搞起来的)。如今回顾这段历史,会觉得——真他妈傻逼。钢铁产量很高,就能说明这个国家很强吗?显然不能。
◇GDP
等到天朝搞改革开放,又开始追求另一个指标,叫做“GDP”。有段时间,甚至以 GDP 来考核各级官员。搞到后来,哪个地方的生产总值高,其地方官就显得倍儿有面子。
但 GDP 同样不能说明问题——GDP 高【不一定】代表国力强盛。比如说清朝的 GDP 也很高,而且(在鸦片泛滥之前)清朝的贸易顺差很高。
但是清朝的国力如何捏?两次鸦片战争,两次都惨败。每次都是被对方的小股部队打得满地找牙。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清廷的王牌部队)在八里桥阻击英法联军,竟然全军覆没;更讽刺的是,全歼蒙古骑兵的英法联军只死了5人(2个英国佬、3个法国佬)。
◇军事实力
聊完清朝的伤心往事,很多人(尤其是军迷)自然就想到了军事实力。他们觉得军事实力强,国力就会强盛。真的是这样吗?俺来举几个【反例】:
反例1:
前苏联的军事实力够强了吧?至少是全球第二。某些细分指标(比如战略核武器)甚至有可能排到全球第一。但前苏联也就只有70年的命,然后就 bye bye 了。
反例2:
再来说一个更典型的例子——蒙古帝国。当年曾经横扫欧亚大陆,往西一直打到中欧(东西跨度上万公里)。不论是基督教世界还是伊斯兰世界,全都被打趴下。但蒙古帝国维持了多久捏?大概也就是两三代人。从人类历史的视角来看,这属于很短命的帝国。
★要成为厉害国,人才是关键性的因素之一
前面俺举了很多反例。那么,要成为厉害国,哪些因素才是关键捏?。考虑到篇幅有限,今天先来说说【人才因素】。
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是《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的作者,也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他在前几年写过一篇评论《真正的美国梦之队》(原文是《America’s Real Dream Team》)。当时他参加了 ISTS(英特尔科学奖)的颁奖晚会(ISTS 号称是“诺贝尔奖的摇篮”)。在晚会上,弗里德曼发现得奖的年轻人一大半是华裔和印度裔,于是有感而发,写了这篇评论。
此文值得一看。考虑到很多同学不习惯看洋文,俺把精华部分摘录如下:
在今天这个关联世界里,最重要的经济竞赛并不在于国家或公司之间,而在于你和你自己的想象力之间。
......
今天这个世界,差不多所有东西都变得如日用品一般廉价,除了想象力,除了能迸发创意的能力。如果我有了一个创意,我可以在台湾找个设计师做方案,在中国大陆的工厂造原型,再到越南的工厂量产,在 amazon.com 网站销售,还可以通过 freelancer.com 网站雇人做 logo 设计和后台管理。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极低的价格搞定——除了一样东西永远也不会成为廉价商品,那就是创意的火花。
......
我认为保持一个持续不断的合法移民流——不论他们是蓝领还是白大褂——是保持我们领先中国的关键。
......
因为当你把这些活力四射又抱负远大的精英与民主制度及自由市场整合在一起,奇迹就会发生。
如果我们希望保持这种奇迹,我们就需要移民改革,这种改革能保证我们吸引并拥有这个世界上最有抱负最有才智的人才。
为了让大伙儿加深印象,再来聊聊美苏争霸的往事。
话说二战后期,美军和苏军都攻入德国境内,美苏双方都琢磨着如何瓜分德国的资源。
美国佬重点盯住【科学家】。美国军方成立了好几个突击队(特种部队),专门搜罗纳粹德国的科学家。每个突击队负责若干细分领域。下面是当年美军突击队的任务分配情况:
“阿尔索斯行动”突击队——负责核武器、生化武器领域的专家
“V-2 特别行动”突击队——负责火箭领域的专家
“欲望行动”突击队——负责航空装备、航空医学、雷达、通信系统领域的专家
“海军技术行动”突击队——负责舰艇、反舰导弹领域的专家
(被带到美国的上百名德国火箭专家)
再来说苏联。俄国佬一向很重视重工业,花了主要的精力去拆卸抢运成千上万的机械设备,顺便带走相关的技工(毕竟这些设备需要有人操作)。苏联方面虽然也搜罗了一些纳粹德国的科学家,但数量和质量远远不如美国得到的科学家。
两种风格,高下立判。后来苏联输掉冷战,一点都不奇怪。
对这两种风格,俺称之为【软硬件的差异】。那些科技精英头脑中的思想,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是难以量化的,所以称为“软件”;而那些重工业的机械设备,是具体实物,容易量化的,称之为“硬件”。
如果你观察一下咱们天朝的历史,会发现咱们的朝廷也跟苏联一样,总是执着于对硬件的追求——毛腊肉时代,追求钢产量;改革开放之后,追求 GDP。
★关于人才争夺战,和美国相比还有哪些差距?
刚才提到了中美政府在【人才观念】方面的差距。接下来俺要说的是——即使中国政府在人才观念上能做到跟美国政府类似,中国依然【无法】跟美国争夺顶尖人才。
◇开放社会 VS 封闭社会
关于“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20世纪知名的思想家卡尔·波普尔在他的代表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中有很多论述(此书在俺的网盘分享了电子版)。考虑到大部分同学不愿意啃大部头著作,俺简单说一下这两者的差异。
开放社会通常具备“文化多元化”和“政治多元化”;封闭社会则反之——“文化一元化”和“政治一元化”。由于开放社会具备多元化的特色,也就更容易接受和包容【异端】。而大部分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一开始通常是以某种【异端】的面目出现。所以开放社会更有利于创新和科技进步,因此也更有竞争力(相对封闭社会而言)。
扫盲完概念,再来看咱们天朝。
虽说咱们天朝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搞“改革开放”,但这种开放主要还是局限在【经济领域】(甚至连经济领域都没有完全开放)。天朝在政治领域,依然是典型的一元化。不客气地说,天朝现在依然是典型的【封闭】社会。
相比之下,美国是典型的【开放】社会。在【多元化】方面,美国甚至比西欧做得更好。前年(2016)曾经发过一篇博文《聊聊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恶作剧文化——阿里巴巴月饼事件随想》。像 MIT 的这种恶作剧文化,在咱们天朝的高校是不可想象的;即使西欧的名牌高校,恐怕也不能容忍这种恶搞。
如果某个科技精英要在这两种风格完全不同的社会(一个很开放,一个很封闭)进行二选一,他/她会怎么选捏?答案很显然。
◇多民族 VS 单一民族
最近这些年,加盟中国的科技精英开始多起来了。但如果稍微留意一下,自然会发现——这些人基本都是【华裔】。这是中国与美国的又一个巨大差距——中国只能吸引【华裔】的国外精英,而美国却可以吸引到【各种民族】的国外精英。
为啥会有这个差异捏?
因为美国天生就是移民国家,经过两百多年,早已形成多元化的民族环境。一个外来移民要想融入美国社会,相对会比较容易。
反观咱们天朝,长期以来都是单一民族国家,汉族一直占绝大多数。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文化,通常会比较排外。对外来移民的友好程度,肯定不如美国。(顺便说一下:不光中国有这个弊端,日/韩也是如此)
所以,当某个外籍的科技精英要在中美两国作选择,(如果其它条件差不多)他/她肯定选美国。
◇自由的网络环境 VS 闭塞的网络环境
最后,再来吐槽一下天朝“伟大的防火墙”(GFW)。
试想一下,如果某个科技精英移民到咱们天朝,然后惊讶地发现竟然无法 Google,他/她会作何感想?要知道,搞科研的人是非常依赖 Google 的学术搜索(论文搜索)。
不光是 Google,几乎每个领域 No.1 的网站,在中国都访问不了,比如说:
社交类:Facebook & Instagram 被封了(这个清单还可以继续写很长)
微博客类:Twitter 被封了
聊天类:WhatsApp & Telegram 被封了
邮件类:GMail 被封了
视频类:Youtube 被封了
博客类:排前三名的 WordPress & Blogger & Tumblr 都被封了
图片分享类:Flickr 被封了
网盘类:Dropbox & 谷歌网盘 & 微软网盘 被封了
......
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正常国家的普通网民,平时可以正常访问这些全球知名的网站。然后有一天,你到了天朝,发现这些经常使用的网站全都无法访问,你会有什么感受?
如果连普通网民都会觉得不爽,那些科技精英不爽的程度只会更强烈——他们这些人,很多都是心高气傲的,怎么愿意在天朝受这种气?
◇优秀人才的【马太效应】
可能某些读者没听说过“马太效应”,俺简单解释一下:通俗地说,就是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强化两极分化的正反馈)。
有句老话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牛逼的人总是更喜欢跟牛逼的人凑一块儿。由于美国已经具有很明显的人才优势,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就会让美国的人才优势更加明显——这就是马太效应所体现的【正反馈】。
★总结
从上面这些可以看出,天朝在人才竞争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而且是全方位的落后)。更糟糕的是,这种显著落后的局面,短期内(10年内)不会有根本改变。
在显著缺乏人才优势的情况下,如果谁还幻想天朝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老大,那真的是不折不扣的意淫。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各种一元化思维的谬误——从“星座理论”到“共产主义社会”》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国学术界、科技界的“奇葩排行榜”》
《每周转载:约瑟夫·奈谈“美国对华战略”(中英文对照及俺的点评)》
《聊聊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恶作剧文化——阿里巴巴月饼事件随想》
《闲聊中美文化差异——9·11十周年随想》
《中国是从哪个朝代开始落后于西方?》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网址: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8/05/Can-China-Become-Global-Leader.html